仅为学习资料,不构成医疗建议
摘要:
针灸:
A,董氏奇穴法:肩三针(三间穴,中渚穴,后溪穴)可治疗肩周炎
五腧穴所讲的阳脉上的输穴“”俞主体重节痛“”。” 输穴适用病情时轻时重、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,骨节酸痛者。
输穴 :手阳明经(三间)、手太阳经(后溪)、手少阳(中渚穴)
B,阿是穴:肩髃穴(患侧)
C,循经络(经之所过 ,病之所治):阳明经(健侧)的手三里、三间、曲池
D,经外奇穴:外劳宫(落枕穴)
一,经外奇穴:外劳宫别名:叉气穴、项强穴、落零五穴、落枕穴外劳宫穴在手背侧第2、第3掌骨之间,掌指关节后0.5寸处,因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,故名“外劳宫穴”。
〖解剖〗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、第二掌骨间背侧肌和第二骨间掌侧肌;有掌背动脉,手背静脉网;分布有桡神经浅支。
〖取穴方法〗患者伏掌,位于手背中央,当第2、3掌骨间,掌指关节后0.5寸凹陷处取穴。
〖刺灸法〗直刺0.5~0.8寸,可灸。艾炷炙1~3壮,或艾条炙3~5分钟。
〖作用〗通经活络,祛风止痛,理气和中。
〖主治疾病〗颈椎病、头项强痛、落枕、偏头痛、手指麻木、五指不得屈伸、手背红肿、颈椎综合征、肩背痛、腹痛、腹泻、小儿消化不良。
图片
图片
二,手三里穴
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,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肘横纹下2寸
疏经通络,消肿止痛,清肠利腑的作。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无力、上肢不遂,腹痛,腹泻,齿痛,颊肿等病症。
三,肩髎穴:
属于手阳明大肠经。此腧穴在肩部,三角肌上,臂外展,或向前平伸时,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;有疏经通络,理气化痰的作用;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、上肢不遂,瘾疹等病症。
肩胛提肌劳损症状及治疗建议
一,.症状表现:颈背部疼痛、肩膀后伸受限,头不能进行向前后的动作...
类似于落枕
二,肩胛提肌位于背部,起源于颈椎的横突,插入于肩胛骨(肩胛骨的上内角)。斜方肌位于肩颈部位,起源于颈椎、胸椎和肩胛骨,呈三角形状,覆盖了背部大部分区域。肩胛提肌呈现上窄下宽的倒三角形,上部较窄,下部较宽。斜方肌形状上呈三角形,上部较宽,下部较窄。斜方肌在背部覆盖着大面积的区域,从颈椎、胸椎到肩胛骨都有分布。
图片
斜方肌与肩胛提肌鉴别(以右侧损伤为例):
吩咐患者头部稍前倾,让患者头部向右侧旋转,此刻右侧肩胛提肌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,而右侧斜方肌处于被拉长的状态。这时如果出现疼痛则表示,右侧的斜方肌出现损伤。同理可得在患者头部向左侧旋转出现疼痛,则为右侧肩胛提肌受损伤。
三,治疗方法
1,个人认为,肌肉损伤后导致气血不畅,类似于腰肌劳损,有可能一周通过自身的睡眠或其他而自愈,热敷和轻度按摩效果不明显。
2,用按摩仪加红外线进行按摩患处,可极大缓解初起症状及愈后。
3,针灸:
A,董氏奇穴法:肩三针(三间穴,中渚穴,后溪穴)
五腧穴所讲的阳脉上的输穴“”俞主体重节痛“”。” 输穴适用病情时轻时重、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,骨节酸痛者。
输穴 :手阳明经(三间)、手太阳经(后溪)、手少阳(中渚穴)
B,阿是穴:肩髃穴(患侧)
C,循经络:阳明经(健侧)的手三里、三间、曲池
D,经外奇穴:外劳宫(落枕穴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中优配-网上杠杆炒股-山西炒股配资开户-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